为倡导廉洁之风,弘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保康法院在全院开展“勤廉故事汇”征文活动。本次征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讲述亲历或者身边发生的“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”的事例;讲述优秀家风家教的故事;讲述身边廉洁为官、廉洁行政、反腐倡廉等先进人物故事;讲述保康老革命、老干部、老劳模的廉洁故事等。现推出“廉洁故事大家讲”专栏,今日刊发第五期。
弘勤俭之风 建清廉之家
董登颉
“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;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。”一代名臣曾国藩为后人留下的十六字家风箴言,不仅让家族八代涌现出240位英杰,其著作《曾国藩家书》更是为后世建设优良家风树立了典范。
俭以管家。“以俭治身,则无忧;以俭治家,则无求。”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,曾国藩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说:“勤俭自持,习劳习苦,可以处乐,可以处约,此君子也。尔年尚幼,切不可贪爱奢化。不论大家小家,士农工商,勤苦守约,没有不兴旺;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。”为此, 他还给家人制定了一套十分具体详实的尚俭科目,男子“看读写作”,女子“衣食粗细”,更是以身作则,常年粗衣箪食,出行随简。其弟花费三千贯新建房屋,曾国藩得知后,写信责备“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,吾此生誓不住新屋。”其后,竟终其一生未踏足新屋一步。
观曾国藩一生节俭,我们应心生惭愧之情,一饮一食,一住一行,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之中潜藏着管家兴家的大智慧。我们应立足自身,将勤俭节约落实到生活的边边角角,不管是日常用度,还是居家消费,都要做到应俭尽俭,能俭则俭,将这种良好的家风传递给每一位家庭成员,共同促进家庭成长。
廉以保家。“忠信廉洁,立身之本,非钓名之具也。”曾国藩认为廉洁奉公为立身之本,而不是沽名钓誉。作为大名鼎鼎的湘军领袖,出将入相,但一生过得极其清贫,舅舅住在山洞以卖菜为生,几乎与野人无异,仆人更是嫌弃他太穷与其大吵一架后愤而离去,为此他还专门作诗名曰《傲奴》,颇有几分自嘲之意。在从政治军上,他更是一生恪守“当官以不要钱为本”的信念,打造出一支“生死相救、共赴国难”的湘军。
俭以养廉,“所衣不过练帛,冠靴敝旧”。他规定儿女婚假之费不得超过二百两,不买地,不盖房,家中子女自食其力,多余之钱,全部用来赈济灾民、兴办地方公务上。毛主席曾说“独服曾文正”,曾国藩之清廉可见一斑。
我们应弘扬这种优良家风,严格按照廉政准则规范约束自己及家人的言行,始终坚守廉洁这一底线,不为利诱所惑,不为邪气所扰,坚持工作讲原则、社交讲分寸、生活讲操守,守住小节、保持气节,不断涵养浩然正气,用自身修养和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榜样。
以俭管家、以廉保家。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淀,党员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,做优秀家风、廉洁家风的传承者、引领者、守护者,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,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拧成一股绳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走通、走稳、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