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映清溪丨廉洁故事大家讲
——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

2024-05-13 11:46
来源: 保康县人民法院
浏览: 547作者: 刘佳琪

为倡导廉洁之风,弘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保康法院在全院开展“勤廉故事汇”征文活动。本次征文选题包括但不限于讲述亲历或者身边发生的“咬耳扯袖、红脸出汗”的事例;讲述优秀家风家教的故事;讲述身边廉洁为官、廉洁行政、反腐倡廉等先进人物故事;讲述保康老革命、老干部、老劳模的廉洁故事等。现推出“廉洁故事大家讲”专栏,今日刊发第三期!


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

刘佳琪

清正廉洁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告诫百官:“老老实实地当官,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,就好比守着一口井,井水虽不满,但可以天天汲取,用之不尽”。确实,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,将清正廉洁的信念时时铭刻于心,不让贪欲和诱惑腐蚀自己的心灵。

当我们谈起廉洁文化时,大部分人都会把目光聚焦于贪污腐败、权钱交易等表面现象,却把最基础的自我约束忽略了。贪欲乃万恶之源,被贪婪蒙蔽了双眼,只会在贪欲的驱使下一步一步坠入无尽的深渊。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,意味着不让自己受到外界诱惑的侵蚀,坚守自己的底线,严格约束自己。福建南平市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廖俊波同志一生把“肝胆干事、干净做人”作为座右铭,只要“朋友关系”、不要“利益关系”,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。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曾公开表态:“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,你们要马上拒绝,我没有这样的亲戚”。正是因为廖俊波同志始终廉洁自守,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,才能将政和县从一个贫困县,转变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。反观我国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,他虽然为我国的铁路事业做出过很多贡献,但他没能坚守底线,最终走上了贪腐的道路。在生活中,我们会面临种种困难和诱惑,只有坚持正义、廉洁的道德底线,严格约束自我,克制贪欲,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廉洁从政,廉洁做人,才能够守好自己的那口“井”。

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,更要学会知足。所谓知足,就是在物质利益面前要知道满足。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逋在《省心录》中道:“知足者贫贱亦乐,不知足者富贵亦忧”,意思是说,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家境贫寒、地位低下,也能从中寻找到自我满足的理由,从而获得快乐;不知满足的人即使处于富贵的地位,也能从中找到不如人的方面,因而忧虑难安。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,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,他一生廉洁清贫,身后没有留下一丝家产。对于陶行知先生来说,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上的享乐更重要。其实,人活一生,不外乎一屋两人,三餐四季,能够有稳定工作,有一定的福利待遇,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支,本就是一种幸福,切勿与人攀比,要懂得知足常乐。领导干部们犯错误往往都是从心态上不满足开始的,“廉贪一念间,荣辱两重天”, 如果不保持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,总是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乐,必然会扭曲自己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最终走向万劫不复。因此,想要守好自己的“井”,必须杜绝攀比,学会知足。

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,还需增强清正廉洁意识,提高拒腐防变能力。其实,绝大部分违纪党员干部们,在任职之初,都是一心向党,一心想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,但他们还是没能抵制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,在“温水煮青蛙”的过程中,逐渐忘却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,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腐化变质的道路,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习总书记说过:“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,理想信念不坚定,我们就会缺钙,就会得软骨病”。而想要增强廉洁信念,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,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权力观、利益观,自觉做到忠于党,忠于人民,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。要自觉筑牢思想政治防线,常修为政之德,常思贪欲之害,纯洁党性观念,唯有如此,才能抵挡住各方面的诱惑,守住自己的那口“井”。

荀子曰: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做不成”,廉洁建设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,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,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,营造廉洁和谐的社会环境,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