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保法新“枫”景】横跨半世纪的60元借条,法庭十天调解矛盾促人和

2025-05-16 09:23
来源: 保康县人民法院
作者: 张 文    浏览: 14


近日,保康法院黄堡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横跨半世纪的民间借贷纠纷案。这起看似“标的小、跨度长”的案件背后,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庭践行“小案不小办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
 

案件详情

 

看到这张发黄的借条,有人打趣道:我好奇这张横跨半世纪借条,是如何保管到现在的,这钱还能要回来吗?还有人专门上网查询,发出“1975年的60元相当于现在近万元!的感叹。群众的热议引起了承办法官注意,此案虽标的额小,却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,不管这张借条横跨几个世纪,我们都要尽力在最短时间内解决。关于利息部分还要根据借条上双方约定,再结合当时利率进行综合认定。

庭审中,陈某旺虽未出庭,但根据陈某福的陈述以及60元借条,法官可以确定借款的真实性,庭后遂联系陈某旺开展调解工作。面对陈某旺认为50年利息不合理的抵触情绪,承办法官精准释法:根据《民法典》及司法解释,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,逾期还款责任需结合起诉时间依法核算,并非按天算复利。一席话消解了陈某旺对天价利息的担忧。同时,承办法官以情化人,向陈某福转达了陈某旺微信不回、言语冲突的歉意,释明利率计算标准,引导其理解陈某旺长期拖欠的现实困境,作出合理让步。随后,在承办法官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:陈某旺一次性偿还300元,当庭履行。最终,双方握手言和,五十年心债一朝化解。

一张借条跨越半个世纪,一场调解历时短短十天。黄堡法庭用“小案不小办”的担当,在法理框架内寻求矛盾化解最优解,让司法裁判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下一步,保康法院将继续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情怀把每一起“小案”当作民生大案来办,让人民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暖。